13.6 信用管理

1.1概述
规定了XX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是指XX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参股或控股)或托管或由上海XX有限公司托管的公司)有关经销商或其他客户的客户信用评估及管理,旨在规范与客户业务往来流程,降低客户信用风险。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XX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公司。
1.3相关制度
客户注册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管理规定
客户档案管理规定。
1.4职责分工
业务员:开发新客户,填写客户信用评估定性部分,按照客户信用评分执行业务。
商务管理文员:在ERP中进行客户数据维护。
授权审核人员:新增客户审批,客户数据变更和客户淘汰审批,客户信用额度的确定和调整审批。
商务管理部:提出客户信用额度确定与调整建议。
财务部:负责填写客户信用评分定量部分。
订单专员:将客户信用额度录入系统。
1.5
流程图
1.6控制目标
序号 《内控手册》唯一具体控制目标编号 控制目标 目标类别
1 13.6-CT1 给客户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经营效率目标
2 13.6-CT2 确保严格执行客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 经营效率目标
3 13.6-CT3 确保客户数据准确 经营效率目标
4 13.6-CT4 确保货款及时收回 经营效率目标
5 13.6-CT5 确保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 经营效率目标
1.7控制矩阵
风险编号 风险描述 对应控制目标编号 关键控制措施编号 关键控制措施 不相容职务 控制活动类型 对应制度 控制痕迹 会计报表认定 会计报表项目
1存在和发生/真实性;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估价或分摊;5表达和披露
1 2 3 4 5
13.6-R1 对新增客户没有调查其背景,导致集团遭受客户信用风险增大,影响集团经营效率 13.6-CT1 13.6-CA1 在新增客户审批时需调查客户的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注册资本、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知名度、以往付款情况等,评估客户资信是否满足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实力和诚信情况后,才能做出审批意见 预防型 客户注册管理规定 客户基本情况调查表
13.6-R2 没有建立客户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导致客户信用管理混乱,影响集团正常回款速度 13.6-CT1 13.6-CA2 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将客户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且设置相应评分体系,评分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部分,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为客户划分相应的信用等级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评价制度、评分体系
13.6-CT1 13.6-CA3 由业务员填写《客户信用额度申请表》,并如实填写《客户等级评分》中定性指标与基本信息,由财务部根据客户财务报表等信息填写《客户等级评分》中定量部分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额度申请表客户等级评分表
13.6-CT1 13.6-CA4 商务管理部(或计划部)根据各相关部门填写的客户信用表计算出客户等级评定总得分,给出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范围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表
13.6-R3 客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的确定没有经过审批,导致客户授信管理随意混乱,影响集团回款速度 13.6-CT1 13.6-CA5 集团建立客户信用等级及授信额度审批权限,规定每个信用等级以及授信额度区间内的相关授权审批管理人员,只有在经过相关授权人员审批通过后的客户才能得到相应的信用额度 经办/审批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额度审批权限
13.6-R4 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执行不严格,导致集团可能给予信用较差客户较高信用额度,影响集团回款 13.6-CT2 13.6-CA6 相关授权审批人员只有在《客户信用额度申请表》中所有信息都填写完毕后才能审批通过客户信用额度的申请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额度申请表客户等级评分表
13.6-R5 没有对客户信用情况定期考核,导致集团无法及时发现客户信用恶化的情况,影响集团经营效率 13.6-CT2 13.6-CA7 建立客户信用日常调整机制。如果确需调整客户信用额度,则由业务员填写《客户信用申请表》交相关领导审批,对于申请A级信用等级的客户,需向财务部提供客户最近一年的财务报表,由财务部对客户信用评级中的定量指标进行打分 申请/审批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申请表客户等级评分表
13.6-CT2 13.6-CA8 建立定期客户信用调整制度,每半年由商务管理部(或计划部)对客户半年内的销售金额、未结订单金额、逾期欠款金额、超期库存金额等进行评估,给出信用调整建议,并提交相关领导进行审批 申请/审批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调整申请
13.6-R6 客户信用额度执行不严格,有大量超出信用额度的情况,导致坏账风险增加,影响集团回款速度 13.6-CT2 13.6-CA9 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客户信用额度,对于超过信用额度的订单原则上不予接受 申请/审批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额度
13.6-R7 客户临时授信未经过领导审批,导致坏账风险增加,影响集团回款速度 13.6-CT2 13.6-CA10 对于临时增加客户信用额度的申请需要经过商务管理部(或计划部)以及营销中心经理审批后才能通过,并且临时信用额度的授予是一次性的 申请/审批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临时信用额度申请表
13.6-R8 对于客户信用管理没有建立责任追踪制度,导致相关人员执行动力不足,影响集团信用管理效果 13.6-CT2 13.6-CA11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追责制度,对于客户产生的坏账调查原因,如果是由于员工信用管理执行中发生的问题,追究其责任,并在其绩效奖金中体现 发现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信用额度追责制度
13.6-R9 未对客户信息进行归档,导致集团无法充分了解客户信用情况,影响集团对客户的信用评价 13.6-CT3 13.6-CA12 建立客户主数据库,对于客户信息进行实时记录,数据库中需包括客户的基本情况、信用等级、授信额度、授信额度使用情况、逾期欠款等信息 预防型 客户注册管理规定 客户主数据库
13.6-R10 客户的主数据信息被未授权人修改,导致客户信用信息不准确,影响集团授信管理 13.6-CT3 13.6-CA13 ERP系统严格设置权限,只有商务管理部(计划部)经理及信息管理员才有权限修改客户主数据,其他未经授权人员一律不得查看或者修改客户主数据 预防型 ERP系统设置权限
13.6-CT3 13.6-CA14 指派专门人员定期对系统中的客户主数据变更信息进行检查,对异常项目如未经授权的人员改动客户主数据信息,修改不合理应调查原因并及时跟进处理结果,确保客户主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经办/检查 发现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异常情况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
13.6-R11 客户主数据输入没有其他人员检查,导致客户数据错误,影响集团信用管理 13.6-CT3 13.6-CA15 在信息管理员输入客户主数据后,由商务管理部专门人员对数据的录入情况进行审核,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输入/审核 发现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客户主数据
13.6-R12 对于客户发生的重大变化不知情,导致难以及时应对客户可能发生的信用下降情况,影响集团信用管理效果 13.6-CT3 13.6-CA16 公司指派专人负责实时收集重要客户信息,并建立重大变故报告制度,规定对于客户发生重大事件(比如破产、重组等)须及时报告给信用管理部门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重大变故报告
13.6-CT3 13.6-CA17 商务管理部(计划部)在得到重大变故报告后及时考虑该事件对于客户信用等级及授信额度的影响,如果需要改变客户授信额度,则需要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领导审批 申请/审批 预防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重大变故报告
13.6-R13 未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款,导致客户无法及时回收货款,影响集团经营效率 13.6-CT4 13.6-CA18 对于逾期客户由财务部督促业务部门进行催款,如果逾期性质恶劣,则需由法务部考虑是否对客户提起诉讼 发现型 客户信用管理规定 对逾期客户催款 √ 应收账款
13.6-R14 没有专门人员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导致客户忠诚度不高,影响集团销售业绩 13.6-CT5 13.6-CA19 客户服务部定期对集团大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以及对集团产品服务的反馈 发现型 客户管理规定 客户反馈情况表